宣传教育
廉政教育
首页   >   宣传教育

廉洁家风|“寻找良好家风家训”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作品展示:“父母变,子女成”:良好家风家训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干预

2024-03-22


家风家训是家庭文化的核心,传承着代代相传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它们不仅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还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大多与父母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有关,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愈发重视。然而,家风家训对青少年都有什么样的具体影响,这一问题在不断探究。如果家长对此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真正做到科学教养。因此,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心理学院“传承之道”团队,跨越山东省7地市,深入13所初、高中学校,对共5659名青少年、3148名青少年家长、467个青少年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和定量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对132名家长干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干预家长教育焦虑情况能够有效缓解青少年厌学、网络成瘾等负面情绪,且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存在长期影响。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团队从政府、社会、学校、家长4个层次分别提出家庭教育对策建议,以求通过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减少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一、政府给予政策引导,加强家庭教育科普力度

1. 在教育改革中树立典型——示范校

示范校是典型代表、行业先锋,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进步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表彰示范校,以点带面促进周边学校重视家庭教育,通过进行表彰示范校等活动,将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推广,提高家长和教师家庭教育意识,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2. 创设家庭教育月,传递家庭教育关注

家庭教育月是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推广活动。该月可以开展许多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家庭教育晚会、访谈节目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使家庭教育走进大家的生活,并传递家庭教育关怀和责任。

3. 建设家庭教育基地,互助共赢共进

家庭教育基地可以为家庭教育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在基地内,家教资源丰富,教育主管部门、妇联等机构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如家庭教育结对、家庭教育沙龙、亲子游戏等,这增强了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自我修养和让孩子在更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

4. 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培训,视频助力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培训视频对于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来说非常重要。现如今,视频已成为最为流行的信息传媒形式之一,制作一系列具有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家教视频,一方面可以让更多家长通过自主学习,使家庭教育可以更具针对性,更加个性化;另一方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

5. 举办家风家训宣传展览,建立家庭文化传承基地

政府可以在各地举办家风家训宣传展览,展示家庭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社会更加了解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展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基地可以开设家庭文化展览、家庭教育培训等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家庭文化传承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 发放家风家训宣传资料

政府加强家庭教育政策宣传,让更多家长了解家庭教育政策和措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政策宣传信息,也可以制作家风家训宣传资料,如宣传手册、海报、宣传片等,向社会宣传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和方法。这些资料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发放,让更多人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二、社会主体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家风家教建设

1. 家庭教育指导师人才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家庭教育需求,建立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队伍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社会化培训和赋能等举措吸引心理学专业人士,为家庭教育指导行业提供师资基础。

2. 社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

社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的构建,可以在居民管理、家庭教育指导、救助帮助、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等各个领域切实发挥各类志愿者的作用。此外,社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可以为广大家庭提供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服务,如家庭教育沙龙、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家长子女亲子活动等,旨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意识。

3. 妇联医院合作,推广家庭教育科普

妇联和医院是推广家庭教育科普的有效主体。家庭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和学校进行宣传,更需要在婚前、孕期、产后等不同生命阶段加强家庭教育科普宣传。妇联通过与医院合作,加大家庭教育科普知识推广的力度,通过为孕妇和新妈妈提供家庭教育科普知识,引导新生代家庭走进科学、能力、健康的家庭教育发展之路。

4. 举办家庭文化教育公益讲座

社会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讲座可以涉及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如亲子沟通、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等。

三、学校促进家校沟通,发挥育人主导作用

1. 开设“阳光家育银行”代币奖励机制

为了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性,“阳光家育银行”代币奖励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通过对家庭教育测验结果、特色活动参与程度的评估,为家庭奖励相应的代币。孩子可以将这些代币兑换成礼品送给父母,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这种代币奖励机制也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们在奖励的过程中,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家庭教育情况,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 开展家庭教育特色活动

学校一方面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观看统一编制的培训视频,组织阶段性测验,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沙龙、在“家庭教育月”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可以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3. 调查与家访确保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采取调查和家庭访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真实现状,掌握学生家庭教育信息,确保家庭教育质量。通过发放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开通家庭教育反馈渠道,学校可以从中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全员家庭访问也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与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以便给予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

4. 开设家庭文化周

学校可以为家庭文化周策划一系列活动,包括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文化体验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同时也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校可以组织家庭文化周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传统文化,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等。总之,学校开展家庭文化周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育儿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5. 举办家风家训等优秀文化传承的比赛

学校可以举办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家训的比赛,比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话剧比赛等,目的是通过这些比赛,使学生们细致观察自己家庭中优秀的传统家庭文化,充分体会优良家风家训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影响,自觉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家训而奋斗。

四、家长完善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1. 有效陪伴、父母监督,贡献积极力量

家长的亲子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效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增进与家长的信任和亲密度;父母监督则可以预防孩子的不良行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更需要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让孩子得到关注和认可。同时,在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和纠正,给予孩子明确的引导与支持,让孩子的成长充满积极力量。

2. 因材施教,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为了适应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兴趣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方向,同时适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孩子进入青少年阶段时,家庭教育方式应从简单的管教方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注重沟通和理解,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探索最适合孩子的成长方式。因此,建议家长们要注重因材施教,调整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营造家庭和谐的教育环境。

3. 传递可操作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学习了教育理念和知识,却难以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短视频等途径介绍不同情境下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家长的操作性。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途径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策略和实用方法,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问题,让家庭教育更具实。

4. 传承优良文明文化传统,培养良好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是文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传承和弘扬文明的传统和优良品质,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文化素养。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