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家风润心”实践队奔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开展“寻找良好家风”主题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参观与访谈,团队成员了解了朱村优秀家风家训背后的特色故事和独特内涵,以期在探寻多方良好家风资源,深度挖掘所寻家风家训中的廉洁元素和红色传统,学习模范村庄弘扬优良家风的有益途径,正确理解家风传承的内涵与重要价值。
访临沭县红色乡村,品家风革命基因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身体的居所,更是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需要法律来治国安邦;同样一个家庭要想和睦美满,需要家风家训来薪火相传。

朱村宣传标语
实践队员探访了优秀家风家训发源传承的典型地区——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参观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了解朱村家风家训中的红色基因。朱村,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的重要根据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与无私奉献。朱村被誉为“抗日模范村”,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
书写共同富裕故事,悟新时代家风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朱村的家风家训也在不断创新与丰富。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民众们更加注重将红色基因融入到家风家训之中,使之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红色教育活动、讲述红色故事、参观红色遗址等方式,年轻一代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深刻理解革命先辈们的不易与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朱村的淳朴民风
实践队成员与当地村民交谈中了解到,朱村的家风家训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更体现在村民们的实际行动中。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新风貌。在朱村,村民们通过践行家风家训中的勤劳节俭、团结互助等优良传统,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还了解到,朱村还注重将家风家训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道德评议等方式,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良好的家风家训还有助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旧时家谱树新风 催生文明新公约
“家谱是何等的贵重,一般都由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人保管,我们年轻的时候,想看看家谱,都要焚香、祷告……年轻的时候,我借读过一次,那种归属感让我终生难忘。”重修家谱的总编纂王经臣这样说道。经过三年的编修,新家谱终于完成,它系统的记载了朱村王氏家族的支脉和历史。扉页的庭训琐言和劝诫良言中写到了守王法、端品行、勤择术、崇勤俭、亲师友、善教学、培根本等八大谨遵,劝孝父母、劝友兄弟、劝和夫妇、劝教子孙等十大劝言。虽饱经岁月,但读起来仍如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家谱家训的发扬,让朱村人更亲了,气更正了,家更和了。家训虽好,却是古文,实在晦涩难懂,为了更好的规范村民行为,朱村党支部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和曹庄乡驻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讨论决定,制定《朱村文明公约》,让朱村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家的家风家训。
天下之本在家。红色家风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家国情怀。家风传承建设的社会实践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个人成长、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应当注重家风传承,注重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社会应当给予家庭足够的支持与帮助,为家风传承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设优良家风的时代意义和家风建设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拓展优良家风传承的渠道和路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于家风的建设与传承发展,我们应当探寻家风传承的多路径方式,推动家风深入社会深层。